最近幾天,在北京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駐巴全國人大代表汪其德抓緊時間為提交本次人代會的建議做最后的整理和完善。連任兩屆全國人大代表的他,今年已經是第八次參加全國“兩會”了,和初任全國人大代表相比,激動之外汪其德更覺責任重大。
“我是來自最基層的代表,理應為基層人民代言,也有責任把我看到的、聽到的問題和呼聲帶到大會上!2013年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以來,汪其德深深懂得自己一路走來,得益于各級黨委政府的關懷和群眾的信任,他把“吃水不忘挖井人”作為座右銘,全力回報家鄉、助推脫貧攻堅,在致富一方群眾上貢獻力量,始終把群眾當作履行代表職責的“根”,為群眾代言,為老區發展鼓與呼。
擔任全國人大代表多年,汪其德經常到田間地頭、企業工地、農家院戶,與各方面的群眾擺“龍門陣”,主動了解民意和百姓心聲并及時傳遞給中央、省、市、縣黨委政府,同時,他通過平時參加有關會議和活動,以及會前走訪調研,認真匯總革命老區、貧困山區在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并認真整理后撰寫成建議案,帶到人民大會堂。幾年來,在全國“兩會”期間,經汪其德反映或提交的《關于請求國家編制實施川陜革命老區發展規劃的建議》、《關于加大秦巴山區扶貧力度,促進川陜革命老區同步小康的建議》《關于支持加快
漢巴南鐵路規劃建設的建議》等建議,得到全國人大、國務院及國家有關部委的高度重視,相關建議得到逐步落實,讓巴中的干群沐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和溫暖中。
汪其德說,全國人大代表既是榮耀,更是使命和責任,不能辜負父老鄉親的厚望,唯有積極建言獻策、參政議政,傳遞百姓心聲,反映社情民意,才能履行好人民賦予的神圣職責。此次他準備的《關于堅持差異化制定川陜革命老區高標準農田建設扶持政策的建議》《關于建立差異化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的建議》等5條關于爭取國家和省級給予相應的政策和支持的建議,均是希望國家把差異化作為出發點,根據區域的發展水平和發展需求優化政策供給,要讓紅色革命老區的人民群眾享有更多的改革發展成果,過上更加幸福美麗的生活,逐步縮小貧困地區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城鄉二元差距,同類別區域差距,一定區域內的人民群眾生活差距,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字字句句均表達了他對基層群眾濃濃的感情。此外,他還準備提出關于“加快制定城市管理法”、“修
訂《城市容貌標準》”和“盡快出臺因法官退休退出員額等相關司法改革配套政策”等建議,希望完善法制建設。
|